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清代台灣的出口

清代台灣的出口
--------------------
清朝在1684年正式治理台灣,因怕台灣再度成為危害清朝的地方,所以有渡台禁令共3條,俗稱3禁,即禁偷渡、禁家眷、禁廣東。不僅如此,還限制台灣不能私自煉鐵等等,都是防台的考量。

但先民(以福建廣東為主)來台灣是著重生計的,所以是以農業為主,米糖為主要的生產及輸出品,而輸出的地點則是大陸,形成區域分工。台灣是農產品,大陸是手工製品,兩者形成交易網,而由郊商來處理這種事務。

而郊商又可依產品的項目來分,如糖郊、米郊和布郊。
布要出口前,要經過染織的過程,糖則由糖廍來處理,此布和糖都屬經濟作物,是菁寮先民特有的環境所賜與。至於農田,菁寮先民也是有種田的,只是當時水利未興,水源灌溉不足,都是「看天田」,所以務農人口少(①)。

因此清代的菁寮的經濟來源,首重染織、其次為蔗糖(②)。
------------------------------------------------------------------------
台南縣政府,《菁彩重現:無米樂故鄉的故事》(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年),頁24-25
台南縣政府,《菁彩重現:無米樂故鄉的故事》,頁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