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濱伯農夫日誌〉/《菁彩重現:無米樂故鄉的故事》
種田也講求專業知識的「現代新農夫」...
崑濱伯(黃崑濱)現年81歲,目前栽培稻米2.1公頃,即良質米台農71號(益全香米)2公頃與有機米0.1公頃,秉持良心做田,阿護水稻的心,如同照顧自己的孩子一般,遵循農業試驗所、農業改良場等水稻專家的指導,從選種、犁田、播種、插秧、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收割等水稻栽培過程,一步一腳印,步步用好心種好米,讓大家買好米、吃好米,吃出好健康。
一日之計在於晨
崑濱伯每日一早6點左右梳洗完畢,第一件事是「拜天敬神」,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收,闔家平安,心中持有一份敬天謝地感恩心,背後也懷有一股無形力量,支撐著「向天奮鬥」的精神,一日復ー日・一年又一年・毎日在美好的清晨中,展開了一天的工作。
農夫兼店頭家
崑濱伯繼承祖傳事業經營「豐昌商店」,販售穀類、雜糧、蔬菜及綠肥等種子,以及加入「芳榮米廠稻米產銷專業區」自產自銷的「禾家米」(得獎冠軍米)、「禾雁米」(以鴨間稻農法種成的有機米,崑濱伯慣稱「鴨米」)真空包裝小包裝米。這類傳統種子店,在後壁鄉僅存這一家,所以更顯得珍貴, 別忘了到菁寮來時一定要順道進店裡買幾包「禾家米」、「禾雁米」當伴手禮,還可以請崑濱伯、崑濱姆一起合照,相信會讓人笑聲滿行囊、覺得不虛此行。
崑濱伯的店,有空時自己顧店,要下田工作的時候,就在店內桌上放張偌大的字條,寫著:「現在外出巡田水,有事請打0919...」,而左鄰右 舍都是最佳的「臨時店頭家」,所以店長雖然外出種田,但照樣可以服務顧客。崑濱伯在種田與做生意時同樣用心,在高度競爭的現代社會裡,崑濱伯與村民的人際互動特別顯得難能可貴與令人感動,聚落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如此互重、互信並彼此依存,這正是在都市環境裡所缺乏的。
農事記錄簿
自從1977年曾文水庫興建完成後,崑濱伯就有記錄水稻、雜糧等作物栽培管理的習慣,崑濱伯說人的頭腦無法將全部事務牢牢記住,所以必須憑藉記錄簿記載當季栽培作物的概況,以提醒自己哪些農事作業流程已施作完成、哪些尚未進行..., 而記錄的好處是可以做好栽培時效控管並節省物料的開支。
崑濱伯的「農事記錄簿」內容寫得密密麻麻,非常用心,詳實記載每次下田(寫明某月某日)對當下作物翻耕、播種、除草、施肥、噴藥、收割等各項田間管理細節,並詳細記錄作物生長情形,做為分析作物栽培與環境關係的基礎,以促進作物品質的提升。
過去的農人,種稻重產量而不重質,但現在觀念改變,講求重質不重量,因為有好品質,才有好價格。崑濱伯除了在田地辛勤耕耘,做好田間管理,也在紙上勤做筆記,填寫生產管理記錄,並參加「芳榮米廠稻米產銷專業區」產銷班契作,接受政府的輔導,建立「生產履歷」制度,運用科學方法,成為種田也講求專業知識的「現代新農夫」!
樂觀進取的人生觀
崑濱伯「做田」50多年,個性開朗、幽默風趣,樂觀進取不計較,有良知、信神(認為天地間有神靈存在),不做違背良心的事。他說:「做田天做代,這期作做無,望後作」,「隨便黑白唱,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就是無米樂」,他也勸告年輕人:「要勤儉才有底(不浪費才能持久),忍耐,充實自己知識 (不可只有知識無常識),且要不怕艱苦」,他說:「幸福不是天掉下來的,而是要自己去尋找、去創造」。
◎資料來源:台南縣政府,《菁彩重現:無米樂故鄉的故事》(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年),頁198-201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