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濱伯談民國40-50年的農人生活〉/《無米樂》
(崑濱伯)當時剛光復的時候,光復後政策的關係,世界處於和平時期,但蔣介石準備反攻大陸,所以台灣處於戰備狀態,像當時的米要供應百萬大軍,國家不可能讓米有好價錢,農人的米不能自由買賣,國家定一個公定價格,而且還要徵收軍糧,一甲垥強制徵收80公斤的米,免費交給政政府,稱為軍糧,而且其他稅金也一樣在繳,都是農民在犧牲,這些軍隊都是農民在養他們,即使糧食短缺,軍糧一定不能缺,農人都捨不得吃米,將自己種的米賣掉,只能吃地瓜籤,那時候的農人都是吃地瓜,而這些軍人都吃白米,所以那時候農民的生活很困苦,好像民國45年的時候,種田的要繳地租、水租,水租之外,還有水圳修護費,還有戶稅,而且還要繳交80公斤的軍糧,要養百萬大軍的。
問:(阿伯,你們難道沒想過去抗議或抗爭嗎?)(都沒有想過嗎)
答:被壓迫久了怎麼敢,只是嘴上說說而己,背後罵皇帝啦!我們這一代的人,早已被日本人壓迫慣了,絕對不敢違抗命令,而且國民政府來台灣,那時候原本是歡迎回歸祖國,但是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所有菁英分子都被殺光了,殺雞儆猴,農民的心理就更不敢反抗了,反抗怕被抓走,他們要怎樣就怎樣,那是個沒有法律的時代,所以農人只能眼睜睜看著,某人被抓了,某人被抓了,農人哪裡敢反抗,遊行,你不用遊行,你只要說錯話,可能就被抓走了,行蹤不明,不可能遊行,稍稍有些異議就被抓走了。
資料來源:《無米樂》紀錄片DVD (2005年)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