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當7-11遇上崑濱伯〉/劉克襄 (來自書本)

 

7-11遇上崑濱伯/劉克襄

菁寮是座古老、淳樸的小村,民國九十四年因《無米樂》紀錄片爆紅,例假日遊客開始增加。往後,靜寂的老街也出現不少小,帶來熱鬧的觀光情境。但再怎麼旅遊,整個村子彷佛仍凍結在六、七年代。尤其是平常時日,繼續維持傳統農業社會的氛圍。

透早天未光老人們赤腳戴便帽,紛紛騎汽機車去田裡。太陽露臉了,換八、九十位菁寮小學的孩子,快樂地連奔帶跳,走進那座擁有大片桃花心木的森林小學。黃昏時,村裡的廣播器,大力放送著老式閩南語歌曲。老人們在家門口各自三兩集聚,遙望著街景。街景亦未曾有任何變化,鉛桶店繼續賣著古老的農具,藥鋪還是百年前的清閒老模樣。鐘錶店的百座骨董鐘具也照常在十二點時,此起彼落地悠揚敲響

但今年元月,農會旁的倉庫居然出現一間7-11。兩紅一綠的橫條招牌和醒目的數目字,亮麗地高懸在小要道上,門口也利用了《無米樂》的知名度做廣,宣傳自己的在地特色。二十四小時無休憩的明亮營業, 引了不少過客和年輕的消費族群。大家都往那兒消費,好幾間傳統小吃、雜貨鋪或甘仔店都受到影響了。以前當地人習慣自己煮食,或者到「稻稻來社區廚房」吃中餐。現在有了便利商店,飲食行為也會改變,未來幾年恐怕有好些店要歇業。而那家近一甲子的冰果部,原本要重新開張,我很懷疑是否還有這股勇氣了。

菁寮的單純和質樸,正在面臨巨大的衝擊。你無法想像文林伯坐在牛車,吆喝著水牛經過7-11門口的畫面。更難以,長期學種有機稻的小學童放學時衝進裡面吃冰淇淋的情形?

崑濱伯真的很不高興,憤悶了好一陣子。好端端的農家生活環境因為7-11的出現,本來只一、二天有些旅遊氣息的小鎮,這下子可真全面觀光化。百年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頓時瓦解。

便利商店在新興市區出現當然會帶來方便,甚至如燈塔般扮演生活稱職的好鄰居。在不少偏鄉離島,我們都看到這樣讓人充滿幸福的案例。但有些地方真的很不適合菁寮便是典型的村鎮。

放眼南部,像這樣繼續維持傳統農業生活的小村已不多見。老人們只想依時節生活,不會追求喝一杯耳掛包咖啡,不會集點換可愛布偶,或者不時注意什麼早餐配套三十九或四十九元的。菁寮甚小,也只一、二條街的商業活絡而已,過去再怎麼想像,都不會預料有天便利商店會在此設點。投資者一定是看到這兒日漸興起的觀光契機但我卻看到連鎖便利商店強勢入侵帶來的危機。村民很憂心抗議過,也繼續煩惱著。怎麼辦,能叫人家撤點嗎?其實,7-11應該主動釋出善意。個常以廣告展現自己推出美好在地農產的企業或許更該在此時做出典範行徑放棄營利為先的思考,轉而積極尋求如何讓自己的店面更融入小村。不只在廣告招牌和建築不過度招搖店面的內容也應該擺出合宜的商品給予社區農產實質友善的協助。

菁寮的未來是維護和承接過去絕不是引進新奇流行的事物。7-11若能在菁寮入境隨俗,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或許會在偏鄉打開另一個新契機。

註:稻稻來社區廚房位於菁寮老街上,原為莊家古厝,後由莊家後代無償捐出成為照顧老人的社區廚

資料來源:王浩一、劉克襄,《浩克慢遊》(台北:麥田,201510)90-91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