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種是一種自然生活態度〉 /廖于瑋
種子記憶,醞藏了豐富的基因,代代相傳。
「種子毋驚落士爛, 稻穗一定代代湠」
「這是九層塔、茴香、烏仔豆,這是不同種的花生、茼蒿花曬乾後種子都藏在裡面。」我喜歡去土豆阿嬤家玩,除了與土豆夫婦話家常外,我其實都是去探探他們又在曬什麼種子,一盤一盤的各種種子就擺在家門口,有時甚至排了好多玉米。我對許多種子的樣貌認識,都是阿姨一一教我的。
也許大家不知道,其實現在你吃的蔬菜水果,大多是來自種苗公司,需要者可以輕易的購買以基因改良培育出生長迅速又抗病的種子,與早期農民習慣的最符合自然循環的「留種自播」方式完全不同,而可悲的是,目前大部份的農民都不做這種成本高、耗工
耗時的留種工作。
菁寮人有個良好的特質,勤勞、節儉、愛物惜物,所以,「留種」工作,既不花錢又不浪費蔬菜開花後的種子,在菁寮的農民住家前可常見種子躺在不同的容器上正在做日光浴。
不知道是不是習慣留種的關係,菁寮農民栽種出來的蔬果都特別香甜好吃。從第一顆種子開始,若持續不間斷的種植,種子本身及結出的果實適應當地的環境,即便是同品種的種子,這顆種子會特別健康。種子記憶,醯藏了豐富的基因,代代相傳,「種子毋驚落土爛,稻穗一定代代湠」,農民保種就像種子不怕落土爛,稻穗一定代代延的道理,只要保留最適應農地的種子,一定會一代傳一代的有好收成。
我曾經問土豆阿嬤,有沒有聽過「保種」? 她說她不知道,把種子留下來只是一種習慣,自已有辦法留下的幹嘛要買。我跟她說:你們在曬種子的這個工作,是現在大家最重視的議題。她也只是笑笑的没回答。
跟著阿姨下田,阿姨抓了一把土放在袋子裡,又抓了一把種子也放進袋子,動一動袋子,把種子和土混在一起,再一把一把均匀的撒在菜 園裏。種子又回到了大地,無論刮風下雨,氣候變遷下,種子依舊強壯的冒芽、長葉、結果、結子,一種與土地深深結合的保種工作,對菁寮農民來說,就是一種很自然的生活態度。。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菁寮習事:菁寮的那些日常美好》(台南: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年8月),頁42-47。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