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寮:鴨間稻是稻米之鄉有機耕作的利器〉/王浩一、劉克襄
腳踏車悠緩的走在菁寮鄉間長路,內心充滿一種小學生逃學的快樂和探險的心情。滿布綠禾的田疇綠野,只見農夫們弓腰巡田,青蒼的稻葉整齊畫一羅列,人置身其中,遠看像移動的稻草人,這是一幅王維詩句
「極目無氛垢」中的田園風光。
忽然間,發現稻田間「萬綠叢中數點白」,趨近一看,啊!是鴨間稻,
屬於一種古早的農作方法,令人懷念。這是菁寮送給旅人的第一份厚重禮物。目前宜蘭、苗栗等地都有實施鴨間稻。但彼此還是有些差別。
菁寮稻田裡的田埂,布滿鴨子的印爪,舉目四望,田園邊架滿鐵絲網,黑布幕。造訪種田的農夫,他說這裡有一甲七分的田地,正常的話,必須飼養約兩百隻鴨子。不同於從前的鴨子品種,現在的鴨種是北京的河鴨與台灣的母鴨配種誕生,這種鴨子名叫合鴨。這種鴨子是不生蛋的,但蹼掌異常大,對農民的除草有很大幫助。
台灣農民的耕作精神真令人佩服,他們一直在這塊土地上,尋找出一種可以永久耕耘的方向,藏土地生生不息。
資料來源:王浩一、劉克襄,《浩克慢遊》(台北:麥田,2015年10月),頁106-107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